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1920-1921 陸海軍天下 五屆遠運 夏令杯創辦

第三章
1920年代  華人球會壯大  聯賽起死回生

香港足球發展初年,華人認為這種運動太激烈,並不熱中,參與的大都是青年學生。及至1920年代初,一些華文報刊開始報導體育新聞,因而起了鼓吹體育活動的作用,不但吸引了更多青年人參加足球這種運動,亦引起整個華人社會的關注,最重要的是令到商界發生興趣,不但樂意資助,且積極為華人爭取練習和比賽的場地。蓋發展華人足球運動,一方面是了為了強身健體、擺脫『東亞病夫』的惡名,另一方面,踼足球似乎是當時受到次等公民對待的華人的唯一機會,能與統治者平起平坐,有時甚至把高傲的英國人狠狠地打敗。

起初所有華人的希望都放在唯一的華人球隊南華,1918年加入甲組後,南華管理層知道要在甲組立足,一定要提升球員的素質。為達到此目的,南華會每年夏天舉辦少年夏令杯足球賽,除鼓勵青少年參加足球運動外,亦藉以從中挑選有潛質的新秀,1921年便由此途徑發掘了未來球王李惠堂,1924年又發掘了『鐵腿』孫錦順。

華人球員初時還未有實力跟外籍球員競逐,南華加入甲組,磨練了幾年,技術逐漸追上洋人球隊,而且不只是本地洋人,甚至可與外國球隊爭一日之長短。南華多次代表中國參加遠東運動會足球賽,且年年奪標。1923 8 月,南華代表中國出征澳洲,與當地勁旅比賽互有勝負,令當地人士對華人足球隊刮目相看。

南華的出現,可說是足總聯賽的還魂丹。蓋聯賽自1908年創辦之後,除第一屆搞得比較熱鬧之外,一直處於低迷狀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更是重大打擊,1914-1915年那一屆甚至只有4隊參賽,可謂苟延殘喘。華人球隊的加入和壯大,對這項賽事來說,實在是一枝強心針;華人球員的秀麗腳法令球迷耳目一新,而華人球隊的號召力吸引大量華人觀眾到場參觀球賽,這正是足球賽事的生命泉源[A1] 

1923-1924那一屆,南華終於首次奪得聯賽冠軍,可說吐氣揚眉。可是,剛剛成長的南華卻於1926年發生『兵變』,部份球員另起爐灶,成立了中華隊。中華於1920年代後期連奪 3 年聯賽冠軍,南華則衰落多年,至1930年代初才復興。

1920年代甲組聯賽及高級組銀牌賽冠軍球隊名單如下:


聯賽
銀牌
1920-1921
威路沙陸軍
地丹拿艦隊
1921-1922
居了艦隊
香港會
1922-1923
京士陸軍
九龍會
1923-1924
南華
東沙利陸軍
1924-1925
東沙利陸軍
九龍會
1925-1926
九龍會
九龍會
1926-1927
西洋會
京士陸軍
1927-1928
中華
九龍會
1928-1929
中華
南華
1929-1930
中華
森馬薛陸軍


1920-1921 陸海軍天下

威路沙威風八面

這屆足總聯賽效法銀牌賽的做法,讓海軍戰艦各自組隊參加,令到聯賽隊伍數目大增至9隊,事實上,甲組聯賽自1908年創辦以來,除第一屆有8隊參加外,每年都在5-6隊之間徘徊,所以這屆是破了紀錄。不過,這政策有其代價,此是後話。

第一屆讓個別戰艦參賽,即有卡萊爾艦 (HMS Carlisle) 和岩布士艦 (HMS Ambrose) 加入;其他新丁還有新來港的駐軍威路沙陸軍 (Wiltshire Regiment)。另九龍會又再參加聯賽。南華本來想組兩隊參加[A2] ,後來未能成事,是否被足總拒絶還有待查考。

甲組9隊為:炮兵、香港會、南華、添馬艦、九龍會、警察、卡萊爾艦、岩布士艦、威路沙陸軍

威路沙陸軍毫無疑問是強隊,是爭奪聯賽和銀牌冠軍的大熱門;炮兵球員是去季季尾才到香港,實力不明,只被視為黑馬;九龍會雖是新加入,卻從其他球隊拉了多位出色球員過來,包括去屆Staffs and Department 隊長 R E Townsend、添馬艦門將 W Crocker 等。

乙組陣容更為龐大,季初總共12隊參加:炮兵、聖約瑟、聯合足球會 (United F C)(英國)油工聯隊 (Oilers United)、九龍會、南華、卡萊爾艦[A3] 、印度遊樂會 (Indian Recreation Club)Staff & Departments、第22旁遮普兵團 (22nd Punjabis Regiment)[A4] 、香港會、西洋會。

後來西洋會於季中因無法成隊而於192121退出聯賽[A5] ,於是乙組最後剩下11隊。

上屆足總內部已有人提議這屆開辦丙組聯賽,唯因場地問題未有實行[A6] 

這屆足總為場地缺乏問題大為頭痛,甲乙組聯賽於19201023開鑼,全部賽事安排於星期六舉行,由於參賽隊伍比以前多,賽事頻密,以至軍方聯賽被迫在週中星期三舉行,令到港會無法參加軍方聯賽 (隊員都要上班),而南華申請加入卻又被拒[A7]  軍方聯賽賽會因場地短缺問題拒絶非軍方球隊再加入。另乙組球隊亦因場地問題而無法如甲組般作主客場比賽[A8] 

這兩屆南華在逐漸進步,成為中遊隊伍,但還未有染指聯賽錦標的能力。南華這屆陣容如下:

甲組:
門將:劉慶祥
後衞:陳蘇、馮帶
中衞:梁玉堂、梁棣芳、張榮盛
前鋒:黃柏松、歐傑生、郭寶根、高錫威、葉九皋
後備:田官壽、甘福[A9] 

乙組:
門將:許誠耀
後衛:郭善仁、譚芳 (Tam Fong)
中衛:彭錦榮、李兆英 (Li Siu Ying)、劉漢榮
前鋒:蘇仲明 (So Chung Ming)、梁榮德、黎郁達、陳光耀、劉德忠 (Lau Tak Chung[A10] )

甲組聯賽1023日開鑼後,威路沙陸軍和炮兵一直在積分表上領先。

南華開始時並不太順利,之後逐漸改善,一直守在第4-5位,但從未能威脅榜首隊伍。仍然是守強攻弱的一貫本色,後衛踼得十分出色,失球甚少,前鋒卻不濟,入球只比榜尾的岩布士和警察稍多。

卡萊爾艦於比賽6週之後退出,由地丹拿艦 (HMS Titania) 代替,並承繼了位於榜尾的卡艦的積分 6戰中負了4[A11] 。不過地丹拿艦很快便表現出強隊本色,從榜尾節節上升。

2月尾威路沙陸軍已抛離第二位的炮兵5分,炮兵餘下兩場比賽雖然全勝 (包括312擊敗南華 20),而有幾位正選球員離隊的威路沙則輸掉最後一場,結果還是威路沙奪得冠軍;炮兵得亞軍;而從後趕上的地丹拿艦雖已盡其所能,可惜為時已晚,屈居季軍;香港會第四。


球隊
場數
入球
失球
得分
威路沙
16
11
3
2
30
15
25
炮兵
16
11
2
3
31
16
24


聯賽冠軍頒獎於328復活節假期舉行,頒獎前舉行冠軍隊對其他球隊聯隊的表演賽,雙方陣容如下:

威路沙:
門將:Smith
後衛:TrivottMoore
中衛:JeffriesLancasterBrown
前鋒:WarrenRealffMenhamSwanboroughAmor

聯隊:
門將:Rodgers (港會)
後衛:Maplesden (地丹拿)、陳蘇 (南華)
中衛:Hudson (添馬艦)McGann (地丹拿)Hutchy (地丹拿)
前鋒:Garside (地丹拿)Hendry (地丹拿)Henwood (炮兵)Robertson (警察)Cooper (地丹拿)

從聯隊陣容可看到,在足總心目中,除冠軍威路沙外,最強的隊伍是銀牌冠軍地丹拿艦,而非亞軍的炮兵。另南華有陳蘇入選,可見華人球員的實力開始獲得重視,而陳蘇的防守技術特別得到欣賞。

乙組聯賽季尾炮兵與聖若瑟同分,需要踼一場附加賽以定冠軍誰屬。1921411黃昏舉行的冠軍賽,在炮兵接連門前失機 (包括下半場射失12) 的情況下,聖若瑟於下半場由前鋒Valesco連入兩球,以 20 取勝,繼1914-19151918-1919屆之後,第三次獲得乙組聯賽冠[A12] 

地丹拿奪銀牌

南華在1918-1919年的銀牌賽闖進決賽,只敗於港會而得亞軍。這屆進入了第二圈賽事,遇上手下敗將地丹拿艦,南華在銀牌的表現一般比在聯賽好,加上有主場之利,而且在聯賽第一循環曾以10取勝,所以賽前是被看好的一隊。

1921219的比賽中,上半場10分鐘威路沙陸軍先開紀錄,南華遜即追成平手,上半場勢均力敵,和氣收場。下半場陸軍猛攻,南華後衛陳蘇表現出色,瓦解了不少陸軍攻勢[A13] ,但最後還是被陸軍前鋒Hendry門前建功,南華以 12 為地丹拿艦淘汱出局[A14] 

隨後地丹拿艦已被看成奪標大熱,在312的準決賽以 50 大敗上屆銀牌亞軍聖若瑟,在決賽面對以 10 淘汱威路沙的炮兵。

326的決賽賽足90分鐘,上半場20分鐘內,地丹拿射入3球領先,炮兵大舉反攻,扳回一球,上半場水兵 31 領先。下半場炮兵繼續壓迫,可惜射失十二碼球,反而被對方射入一個幸運球,炮兵雖然在完場前3分鐘射入漂亮的一球,可惜為時已晚,最後地丹拿以 42 摘取這屆銀牌冠軍,表現不錯的炮兵屈居亞軍[A15] 

這是自1909年畢霍艦摘冠後,12年來第一次再由海軍球隊奪得銀牌冠軍。



南華涉球場打鬥被警告

南華為足總帶來大批觀眾和可觀的門票收入,但另一方面卻引起球場紀律和保安問題,相信令足總對他們又愛又恨。原來南華這屆在同一天內牽涉在兩宗球場打鬥案裡面,其中一宗可能是聯賽創辦以來最嚴重的球場集體毆鬥事件。

192135當天,南華乙組隊與印度遊樂會進行一場乙組聯賽賽事,入場觀眾數百,大部份是華人。印度隊本非什麼強隊,實力尚在南華乙之下,可是不知何故,南華乙大為失準,開賽僅25分鐘便連失4球,以致球場火葯味濃。

一次門前混戰中,一名南華球員與印度隊球員Sadick相撞之後雙雙倒地,在地上南華球員踼向Sadick,二人站起來後看似想動手,球證立刻上前將二人分開,但雙方球員已沉不著氣,互相毆打,數百球迷湧進場加入戰團,在場的一些歐籍士兵及水兵多次阻止無效,直至一位原本在場邊觀戰的歐籍警長拔槍示警,場內的打鬥才停下來,球證將球賽腰斬。事件中有幾名印度球員受傷,但並不嚴重[A16] 

另一宗亦發生在同日,卻是甲組賽事,由南華對九龍會。根據後來九龍會球員的證供,完場前數分鐘,南華前鋒黃柏松襲擊九龍會中場球員A Weyman,另一九龍會中場球員A Mair不值黃所為,上前與黃互毆。球證將二人驅逐出場,但其中一人拒絶離場 (報章没有交待此人是誰),結果球證要宣佈球賽提早完場[A17] 

316的足總會議決定罰黃柏松和Mair在球季餘下時間停賽,並罰款5元。至於羣毆事件,足總指令兩隊發出通告給他們的支持者,警告如果同樣事件重演,足總將禁止有關隊伍在香港參加任何足球比賽。另已腰斬的球賽宣告取消,以免兩隊再碰頭[A18] 

出席該會議的南華代表葉九皋透露:原來南華早於季初已曾發出通告,奉勸南華會員在觀看足球賽之際要自我克制[A19] 。由此可見南華會擁躉在球場早已有紀律問題。


球會介紹

威路沙陸軍

威路沙是威爾特郡 (Wiltshire) 的音譯,威路沙陸軍即是威爾特郡步兵團 (The Wiltshire Regiment)。兵團於 1881 年由第 62 威爾特郡步兵團 (62nd (Wiltshire) Regiment of Foot) 99 愛丁堡公爵蘭勒郡步兵團 (the 99th Duke of Edinburgh's (Lanarkshire) Regiment of Foot) 合併而成,合併後第62團變成第一營,第 99 團成為第二營[S20] ,而於19201月初來港接替曼徹斯特步兵團的是第二營。

地丹拿艦
地丹拿艦 (HMS Titania) 是一艘潛艇補給艦 [S21]  (Submarine depot ship)。不過最初於1914 年興建之時是準備作為一艘奧大利商船,一次大戰爆發後被英國皇家海軍徵用,改為潛艇補給艦,於19153月下水,11月開始服役。排水量 5,250 噸,船員約 250 人,並無武裝[S22]  

此艦曾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1920年被派到遠東,與幾艘 L 級潛艇組成遠東第 4 潛艇艦隊 (The 4th Submarine Flotilla in the Far East)。每年夏秋之間,艦隊從威海衞巡航至日本,然後再折返香港過冬。至春天則在南中國海遊弋,並造訪新加波、婆羅洲、甚至菲律賓等地[S23] 

來港前前曾在威海衛參加當地海軍足球比賽,在威海衛挑戰盾 (Weihaiwei Challenge Shield) 被開羅艦 (HMS Cairo) 淘汱;又因球員傷患,在艦隊聯賽 (Squadron League) 中亦失利。


岩布士艦

岩布士艦 (HMS Ambrose) 原為 6,480噸商船,1903年下水,191510月被皇家海軍徵用,作為商船護航艦 (armed merchant cruiser) 船員約 240 人,有兩口3吋口徑大炮。這種艦隻没有裝甲,故作用有限[S24] 



球員介紹

陳蘇

陳蘇是戰前國腳中最出色的左後衛之一,獲李惠堂排名在其偶像張榮漢之後。

陳蘇大約出生於1899年或1900年。他出身聖約瑟書院,為校隊成員。加入南華後首次見到他的名字是1918-1919那一屆,南華剛獲准加入甲組,而蘇當時踼中場;翌年 (1919-1920) 改踼左後衛,亦是他最擅長的位置,與馮帶合作,組成一條鋼鐵後防線。

南華在加入甲組初年,鋒線很弱,只靠穩健的後防令其不致於做『包尾大班』,陳蘇功不可没。

1919年陳蘇第一次獲選代表國家出席遠東運動會足球賽,協助國家隊以總場數2:1擊敗菲律賓奪標。

陳的天份亦為西人球圈所賞識,1921年聯賽冠軍隊威路沙陸軍與聯賽其他隊伍聯隊進行表演賽,陳獲選為聯隊正選左後衛,與其餘10名歐籍球員並肩作戰,似為華人球員第一次入選聯隊。那場比賽陳蘇在後場力保不失,協助聯隊勝 1:0。自此陳蘇多次入選聯隊。

1921年5月陳蘇再代表國家參加遠東運動會足球比賽,協助國家隊連勝菲律賓及日本,兩仗後防未失一球。陳没有出席1923年的第6屆遠運,但在同年夏天卻隨隊出征澳洲,亦表現出色。

1923年年初,他與梁玉堂、陳光耀及朱廣揚入選於2月19日在香港舉行的滬港杯埠際賽,是為華人球員首次獲選參加這項一直由外籍球員壟斷的賽事。

1925年陳蘇第三次兼最後一次代表國家出席遠運會。

1926年聯愛團事件中,陳蘇雖加入了聯愛團,但卻没有轉會到中華,亦拒絶聯署宣布脫離南華的報章廣告。

留在南華的陳蘇於1926開鑼的新球季仍像以前一樣,繼續守著南華的左後防,拍檔的是新秀李天生。可是至下半季陳蘇卻已不見上陣。

1927-1928年那屆季初陳蘇復出,事緣於9月13日南華對陸軍的一場友誼賽中,馮景祥受傷退出火線,陳蘇應南華會辦事人的邀請下場,自此再成為南華甲組隊的正選球員,但不是踼他習慣的左後衛,而是被調到前線踼中鋒,而且有入球。可是在1927年10月16日一次對京士陸軍的比賽中足部受傷退出比賽,之後似乎没有再見到陳蘇在任何比賽的名單中出現。那時他才27-28歲,其足球生命算是比較短,只有大約10年。

陳蘇球技出色無可置疑,李惠堂讚他『體格雄偉,馬步堅實,腳頭甚勁,洋人擋者辟易[A25] 。』當年報章亦讚他『把守後防有如一夫當關,敵方前鋒難越雷池半步。被對方前鋒壓迫時能保持鎮定。腳力足,解圍清脆[A26] 。』

但報章對他亦有微言,指他『信心十足,有時甚至玩弄對方球員。但己方領先之後,就不甚賣力,甚至因輕敵而被對方乘虛而入[A27] 。』遠征澳洲時當地報章在稱許他之外,亦作出類似的批評,指出他的缺點是『輕出,喜歡帶球上前場』,一旦被對方奪去腳下球反擊便造成危險[A28] 。

戰後黎郁達曾批評陳蘇是踼法最『粗蠻』的球員,並勸新進球員以陳最終亦被人踼傷以致收山為鑑,不要稍被對方衝撞即懷報復之心。

不過,南華於1947年夏天舉辦足球訓練班,還是邀得陳蘇擔任教練,不少1950年代的甲組球員,如高保強、區志賢、陸達熙、陸達榮、謝萬祥、陳炳亮、阮偑文、簡植恩等,就是該訓練班出身,為陳的得意門生[A29] 。可是訓練班搞了一年便停辦。

掛靴後,陳蘇如不少退休名宿一樣,改而擔任球證,可是曾因大意而闖出禍。話說陳於1949年為夏令杯執法,其中11月6日一場由銅鑼灣對律文的比賽,賽果將決定冠軍屬銅鑼灣,還是與其同分但有較佳得失球差的中健。陳蘇不知為何,竟早了5分鐘鳴笛結束比賽,敗陣的銅鑼灣賽後上訴得值,賽會決定兩隊重賽,中健提出抗議不果

另華人足球裁判會中有人認為陳蘇在律司師樓工作,與律文隊 (法律界文員) 有關係,疑有偏袒之意。最後裁判會決定向陳發警告信了事[A30] 。

陳蘇於1969年3月14日逝世,享年70歲,安葬跑馬地天主教墳場[A31] 。


遠運會四連冠

第五屆遠東運動會於19215月至6月在上海舉行,代表中國出席足球項目的國家隊由華南與華東爭奪。華南方面由南華負責挑選球員,根據《士蔑西報》的報道[A32] ,其陣容如下:

教練:唐福祥
隊長:梁玉堂
門將:許誠耀
後衞:馮帶、陳蘇
中衞:梁棣芳、梁玉堂、張榮盛
前鋒:葉九皋、黃柏松、歐傑生、高鍚威、郭寶根

後備:劉慶祥、甘福、黎郁達、彭錦榮[A33] 

以上陣容集合了當時香港華人球員的精英。在正選名單中,除許誠耀和葉九皋外,其餘球員都曾出席遠運會[A34] ,可算經驗豐富。

果然,華南隊於5263:1擊敗華東隊,再次獲得代表中國出席這屆遠運會足球項目的資格[A35] 

不過,在上海參加遠運會比賽的名單,《球國春秋》和『國足百年』的記載與前述的《士蔑西報》名單卻有所出入,其中《球國春秋》的名單少了馮帶、高鍚威和郭寶根,卻多了霍炳賢和陳光耀[A36] ,而『國足百年』的名單與《球國春秋》差不多,但還多了一個復旦大學中鋒吳炎章,不知是否後來作出了變動。

無論如何,這屆的陣容已足夠讓國家隊再摘桂冠。1921 5 31 日中國隊在上海虹口足球場以 1 : 0 僅勝剛以 31 力挫日本菲律賓,歐傑生射入唯一的入球 (『國足百年』指這球是葉九皋射入)

6 1 日中國又大勝 日本 4 : 0 ,據記載其中兩球由葉九皋及黃柏松射[S37] 。中國隊於是再奪遠東運動會足球項目的錦標,而且是第 4 次蟬聯冠軍。

中國隊長梁玉堂『以其灑脫球技與良好的體育道德』,獲外國傳謀讚譽為『(繼唐福祥之後) 遠東第二位球王』。


後排左起:霍炳賢、劉慶祥、葉坤、莫慶、黃錦英(南華會長)、郭晏波、劉福基、張榮盛、陳光耀;前排左起:黎郁達、梁棣芳、彭錦榮、梁玉堂、陳蘇、黃柏松、葉九皋。



南華創辦夏令盃

唯一參加足總賽事的華人球隊南華,自1918年加入甲組行列後,如前所述,成績一直強差人意,另一方面,球會又承擔著代表國家出戰遠東運動會的責任,在內需要提升在本地賽事的成績,在外亦要衛冕遠東運動會的足球項目冠軍,以保存國家體面,在如此壓力下,在在需要不斷物色人才,發掘新秀,於是弄出個夏令盃來。

1920年夏天和秋天,南華會於掃桿埔球場舉辦夏令和秋令足球賽,讓會員分組作賽,藉以操練球技[A38] 。

會員分組賽雖然辦得成功,但南華會認為未能吸引會外人才,於是翌年 (1921年) 決定放寬參賽資格,由會員聯絡外界人士自由組隊參與,冠軍隊將獲大銀牌一座 (由莫幹生捐出[A39] )。會方於1921年7月10日宣布成立一8人小組,負責籌辦是項賽事,是為香港足球史上第一項全港華人足球公開賽[A40] 。

該小組連夜開會討論並起草章程,決定於7月內報名及開始比賽。當時採用的官方名稱是『南華足球比賽會』,日後才冠以『夏令足球賽』的名稱[A41] 。

7月15日,籌委會與參賽球會代表開會,商討章程及報名事宜。出席的包括代表大坑足球會的李惠堂[A42] 。

參賽隊伍共11隊,除了李惠堂那隊大坑之外,還有中環、灣仔、油麻地、亞細亞、哥頓、帆船甲、帆船乙、馬房、燈籠洲、大澳等[A43] 。

比賽原本計劃於7月內開鑼,但最終延至8月21日 (星期日) 才開始,這年改在銅鑼灣球場舉行[A44] ,第一場球賽由大澳對亞細亞,結果賽成平手。最後由李惠堂那隊大坑隊奪得冠軍[A45] 。

夏令杯培養出多位球星,除了最知名的球王李惠堂和鐵腿孫錦順外,還有朱廣楊、黃瑞華、陳光耀、林玉英等[A46] 。







 [A1]甚至當年的新聞界也看到這趨勢,1920年代之前只有英文報章報導體育新聞,但足球卻並非主要報導內容,主角是欖球。戰後英文報章卻反過來加大足球新聞的篇幅,一戰期間停辦的欖球賽雖重新展開,卻被冷落。而1920年代中文報章也開始報導體育新聞,主要是足球新聞。


 [A2]Hong Kong Telegraph 1920-09-25.


 [A3]此艦剛從威海衛回來,在威海衛時亦有參與足球比賽,而且成績甚佳,見China Mail 1920-10-23


 [A4]據維基百科『Punjabi diaspora』條,當時的英軍中有旁遮普兵團 (Punjabis Regiment) 及錫克兵團 (Sikh Regiment)。另這隊印度球隊裡面其實有3名英籍軍官,見China Mail 1920-10-23。



 [A5]Hong Kong Telegraph 1921-02-17.


 [A6]Hong Kong Telegraph 1920-05-19.


 [A7]China Mail 1920-10-27.


 [A8]Hong Kong Telegraph 1921-05-24.


 [A9](1) 華字日報1921-02-1802-26(2) Hong Kong Telegraph 1921-02-11


 [A10]Hong Kong Telegraph 1921-02-1102-18.


 [A11]Hong Kong Telegraph 1921-04-03.


 [A12]Hong Kong Telegraph 1921-04-12.


 [A13]季尾聯賽冠軍威路沙陸軍與聯賽其他隊伍聯隊作表演賽,南華只有陳蘇一人入選聯隊。


 [A14]Hong Kong Telegraph 1921-02-21.


 [A15]Hong Kong Telegraph 1921-03-28.


 [A16]Hong Kong Telegraph 1921-03-07.


 [A17]Hong Kong Telegraph 1921-03-18.


 [A18]同上。


 [A19]同上。


 [S20]見英文維基百科 “Wiltshire Regiment” 條。


 [S21]當年的潛艇體積細小,無法攜帶足夠食物、燃料及其他必需品,需要由其他艦隻代勞。


 [S22]“The South African Miliary History Society” 網頁; “uboat.net” 網頁; “Battleships- Cruisers.co.uk” 網頁。


 [S23]“Friends of the RN Submarine Museum” 網頁。


 [S24] “uboat.net” 網頁; “Submarine Heritage Centre” 網頁、“Battleships- Cruisers.co.uk” 網頁。


 [A25]大公報1949-04-30


 [A26]華字日報1926-01-22


 [A27]同上。


 [A28]南華早報1923-09-17


 [A29]工商日報, 1969-03-16


 [A30]華僑日報 1949-12-06。重賽於1127舉行,結果銅鑼灣勝1:0,奪得是屆夏令杯冠軍,見大公報 1949-11-28


 [A31]工商日報, 1969-03-16


 [A32]Hong Kong Telegraph 1921-04-23.


 [A33]Hong Kong Telegraph 1921-04-23.


 [A34]Hong Kong Telegraph 1921-04-23.


 [A35]華字日報1921-05-28


 [A36]《球國春秋》第20頁。


 [S37]這場比賽的比分Hong Kong Telegraph 1921-06-02及華字日報1921-06-06的報道均為4:0FIFA則誤記為 4:1


 [A38]華字日報1921-07-11


 [A39]《中國足球書》(英文版), 39頁。


 [A40]華字日報1921-07-11


 [A41]華字日報1921-07-11。《球國春秋》稱此賽事為『夏令分區足球賽』,但其實該項賽事雖有地區球隊參與,例如李惠堂的大坑,卻並非分區,因為還有帆船、馬房等球隊參加。至於是哪一年開始採用『夏令』這名稱則有待進一步考正。筆者在報上找到最早用『夏令』來稱呼這賽事的新聞報道是1926-05-21的工商日報。


 [A42]華字日報1921-07-18


 [A43]這名單是根據《球國春秋》第21頁的說法,然而,根據當年華字日報報道,派代表於715到場開會的球會卻不只那11 家,還有合群俱樂部、工業會體育部等,不知是否有些球會後來退出比賽。


 [A44]李惠堂口述、球場太歲筆錄:『十八年來足球追紀』(),載大公報1938-09-24


 [A45]同上。


 [A46]《中國足球書》(英文版), 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