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

首奪遠運會冠軍 南華重組定名 華協會成立

首奪遠運會冠軍

1915年5月15-22日,第二屆遠東運動會在上海舉辦,香港再度應邀派出球員代表國家出戰。

港方為此成立一個籌備委員會,成員包括青年會的McPherson、學校代表Vivash、孔聖會的吳鳳洲,以及代表有實無名的南華會的葉貴森。委員會於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舉行會議,從孔聖會和琳瑯兩隊的原南華球員中選出一隊大部份是學生的代表隊。

陳容如下:

門將:梁棣芳
後衛:張榮漢、彭甲友
中場:梁玉堂、唐福祥(隊長)、田玉安[A1]
前鋒:葉貴森、歐傑生、黃柏松、葉坤、梁榮泰[A2]

這次香港需要與上海爭奪在足球項目代表中國的資格,於是孔聖琳瑯聯隊北上,與由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原南洋公學,現上海交通大學)和聖約翰大學(現址為華東政法大學)球員組成的華東隊比賽,地點是徐家匯的上海工業專門學校球場[A3] 結果香港以4:1勝出。[A4] 賽後伍廷芳決定以後由香港代表出席遠運會足球項目[A5] 。

在遠東運動會中,這隊年青的中國隊在上海外國公園足球場3戰菲律賓,結果是5月17日勝 1 : 0 (黃柏松入球),5月18日和 0 : 0,5月19日和1 : 1 (葉貴森入球),一舉奪得冠軍。

另根據《中國足球書》,中國與菲律賓在遠運會足球賽程外,還進行了一比賽,可能是友誼賽性質,結果中國隊以3:1取勝[A6] 。

中國在遠東運動會中參與的項目中,只有足球獲得佳績;而足球亦是唯一一項並非由教會所支配。[S7]

足球比賽頒獎禮於閉幕禮中舉行,由全運會會長伍廷芳及唐紹儀親臨主持,中國隊獲頒由上海商務印書館捐贈的銀盃,另每位球員獲金徽章一枚,球隊並獲贈『老虎隊』的威名[A8] 。

各球員因得到上海報章的大事報道而一時聲名大噪,另上海多個團體及學校均為球隊開祝捷會,令他們應接不暇[A9] 。

中國人一直認為足球這種運動太激烈,本地工商界的態度一直都很冷漠。及至『老虎隊』載譽而歸,他們才刮目相看,而南華的知名度亦開始提升,另亦埋下後來南會重組的伏線。

1905年第二屆遠東運動會足球項目冠軍中國隊。後排左起  彭甲友、梁玉棠、張榮漢;
中排左起  黃柏松、梁棣芳、唐福祥、田玉安;
前排左起  梁榮泰、葉貴森、區傑生、葉坤。

南華會重組、定名

1914-1915年,琳琅幻境社和孔聖會兩隊在乙組聯賽中曾互相對壘,兩隊本是源自南華一脈,各人球技不相上下,但因年少好勝,比賽時常有過激行為而令球員受傷。孔聖會隊長葉貴森看到這個情況,認為他們大家不是舊同學即舊相識,以兄弟鬩牆為無益,希望以孔聖會名義聯合重組,琳瑯隊員不服,計劃於是告吹[A10] 。

及至1915年第二屆遠東運動會,兩隊應邀重組南華隊代表中國出賽。據莫慶在「南華體育會演進之憶述」一文所述:「足球員代表中國赴滬,參加第二屆遠東運動會,奪標而回,創下取得國際賽會冠軍之破題兒第一遭。球隊載譽歸港,僑胞觀感亦有良好之轉變,於是重組南華,昔日球隊欣然來歸,遂乃復合」。盧俠父亦指出:「蓋以附屬為非計也,非獨立一會不可」。

在圈中好友拉合下,出力最多的張榮漢召集兩隊要員在中環群英茶樓商討重組南華事宜。重組要資金,他們藉著遠東運動會帶來的聲名,由張出面找到了贊助商 ─ 本港富商郭晏波。郭晏波捐出萬多元,作為合併琳琅幻境社和孔聖會兩華人球隊的費用。

除了資助新球會購置皮球、制服外,郭氏更遊說好友林景洲把位於跑馬地的樟園遊樂場部分地段借給球隊作會址(後改建養和醫院),只收取象徵式的租金[A11] 。當時的足球場都在跑馬地銅鑼灣一帶,新會址就在附近,甚為方便。

1916年5月26日,在20多人的見證下,「南華游樂會」宣告成立 (當時「體育」二字尚未流行,而且除足球外又兼顧其他康樂活動)。盧俠父為首屆主席[A12] 。

新球會正式向港府註冊立案。球會又同時正式加入足總。

1917年5月,南華遊樂會球員又代表中國參加在日本舉行的遠東運動會足球項目。

同年南華又奪得廣東省運動會足球賽項目的冠軍[S13] 。

這年南華遊樂會參加香港足總舉辦的尋常杯乙組聯賽,且奪取了乙組冠軍。球會又獲政府借出禮頓道和波斯富街交界的一小塊地作為自己的小型球場[S14] 。

1918年,南華遊樂會球員再代表中國參加在菲律賓舉行的遠東運會,再次蟬聯足球冠軍,成為三連冠,獲頒永遠大獎。這年再獲乙組聯賽冠軍,更獲准於1918-1919年的一屆加入甲組比賽。球會又獲政府撥出快活谷一塊22,000平方呎的土地,作為球隊訓練用的球場。

在甲組的第一年,南華遊樂會即奪得銀牌亞軍[S15] ,但其實力仍未足以在聯賽奪標。

1920年12月5日,南華遊樂會的同人大會決議將球會易名為『南華體育會』,並增設多項活動,甚至開辦小學及義學。莫慶為副會長,也是實際負責人[S16] 。


華協會成立

隨著西方體育運動在華人之中逐漸普及,華人社區需要一個體育統籌組織。1916年,南華主席黃錦英覺得香港需要成立一個香港版的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與劉福基及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麥花臣商議後,於當年秋天,促成由南華游樂會、基督教青年會及中華游樂會三個籌辦體育的主要華人組織,共同創辦「香港華人體育協進會」,簡稱『華協』 。

華協的成立,旨在為全運會以及遠東運動會和多項國際性賽事選拔僑胞體育運動好手,代表中國參加,並協助籌募經費。最初會址位於體育路香港足球會地庫。

發起人黃錦英出任華協創會會長,劉福基擔任義務司庫,麥花臣則當義務司理。可是,這樣的人事安排後來引起不滿,由於這個組織是華人體育組織,1924年協會遵照「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的宗旨,要求所有職員率數由華人充當,並改名為「香港中華體育協進會」(CAAF)。

在這政策下,外籍人士麥花臣雖是創辦人之一,亦不得不請辭,黃錦英及劉福基原擬同時辭職,以示與麥花臣共同進退,後來在有關人士極力挽留之下,才繼續留任。1926年黃說服劉出任主席一職。

1926年以前,本港甲組足球隊僅南華一隊,故以往香港參加遠運和全運,均由南華會為代表,這年以後,中華會成立,南華球員不再是必然和唯一的選擇,此後本港華聯隊,不論參加本港、國內或海外的任何賽事,選人及籌款方面,均由華協會負責。可以說,該會在足球方面,1926年以後,管理範圍逐漸擴大,成為本港華僑體育界最高和統一機關[S17] ,亦成為本港球壇另一權力中心,因此而與香港足球總會發生磨擦,這是後話。




-----------------------------------------------------------------------------------------------------

[A1]田玉安為聖若瑟學生、該校的足球隊成員。聖若瑟是校際足球賽的班霸,曾多次奪取初中和高中組冠軍。

[A2]11人名單根據《球國春秋》第13頁,各人位置則為筆者根據各人慣踼的位置所推測。

[A3]見『國足百年』一文。
[A4]見《中國足球書》(英文版) 第55頁。另華字日報1919-05-01的報道指與香港爭代表資格的是天津。

[A5]華字日報1919-05-01。

[A6]《中國足球書》(英文版) 第55頁。

[S7]華字日報1924-04-21。

[A8]《球國春秋》第13頁。

[A9]同上。

[A10]南華100周年特刊,第23頁。

[A11]同上,第14頁。

[A12]南華體育會官方網頁。

[S13]『廣東省足球史』。

[S14]『三十二年來南華體育會總檢討』之一

[S15]《香港足球總會90週年紀念特刊》,第29頁。香港:香港足球總會,2004。

[S16]『三十二年來南華體育會總檢討』之一

[S17](1) 『香港中華業餘體育協會』官方網頁; (2) 維基百科『香港中華業餘體育協會』條,2015年3月14日查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